结论明确:多数高校已明确要求声明 AI 使用情况,未按规定声明可能被判定为学术不端,但并非所有 AI 使用场景都需声明,核心看使用程度和学校具体规范。
首先要分清 “必须声明” 的核心场景:只要 AI 参与了论文的 “核心创作环节”,就必须明确标注。比如用 AI 生成摘要、结论、核心论证等关键段落,或借助 AI 搭建论文框架、设计研究方法、撰写文献综述;哪怕是用 AI 处理数据、生成公式图表,再经人工修改,也属于需声明的范畴。这些场景下,隐瞒 AI 使用行为,一旦被 AIGC 检测系统或导师发现,会直接认定为 “学术诚信问题”,影响论文审核。
再看 “可灵活处理” 的场景:如果只是用 AI 做 “辅助性工作”,且未影响论文原创性,多数高校不强制声明。比如用 AI 查文献(仅检索文献列表,不生成内容)、简单润色语句(修正语法错误、调整标点)、格式排版(统一字体、规范参考文献格式);或是用 AI 翻译外文文献、计算简单数据(自己手动验证过结果),这类仅起 “工具性作用” 的使用,无需专门声明,但建议保留相关操作记录,以备核查。
关键提醒:最终是否需要声明,一定要以学校 / 学院的官方要求为准。现在很多高校会在论文提交须知中,明确 AI 使用的声明范围、格式和位置(比如在致谢部分标注,或单独附 “AI 使用声明表”)。有的学校要求 “只要用了就必须声明”,有的则限定 “核心内容使用需声明”,没有统一标准,切勿凭 “经验” 判断。
如果需要声明,要注意两点:一是声明要 “具体不笼统”,不能只说 “使用了 AI 辅助写作”,要写清 “用 XXAI 工具完成了 XX 工作”(比如 “用 ChatGPT 搭建论文框架,用 WPS AI 润色引言段落”);二是声明不代表 “免责”,即便标注了 AI 使用,也要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原创性负责,AI 生成的错误内容仍需自己修正。
总结下来:核心创作环节用 AI,必须声明;单纯工具性辅助,可按学校要求灵活处理。最稳妥的做法是先查学校官方规范,不确定时优先声明,避免因 “隐瞒使用” 踩学术不端的坑。
上一篇:
AI生成的公式 / 图表有误怎么验证? 下一篇:
AI生成虚假参考文献怎么核实?
原文地址:https://www.qkcnki.com/lwaigc/5534.html 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