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本质就一个意思:扣掉你自己以前发表过的论文后,剩下的重复率。
比如你之前发过一篇小论文,现在博士论文引用了那部分内容。总重复率会把这部分算进去,但 “去除本人文献复制比” 会自动把它删掉,算出来的才是你和 “别人成果” 的真实相似比例。
举个例子更清楚:
-
总重复率 20%,里面 10% 是你自己以前写的 → 去除本人文献复制比就是 10%(这才是学校真正看的 “新内容重复率”)。
为啥要搞这个指标?很简单:对发表过论文的人公平。不然你明明是用自己的成果,却被算成抄袭,这不合理。
-
名字必须填对:要和你发表论文时的名字一模一样(比如之前用 “张三”,别填 “小张”),不然系统认不出来,不会帮你扣掉自己的内容。
-
得是第一作者:如果你的小论文是第二作者,系统不算 “你的文献”,这部分还是会算重复率。
现在高校都更认这个数,比如:
-
这个数≤10%:基本直接过
-
超过 20%:大概率要改了重查
其实不用想太复杂,你就记住:这个指标是帮你 “撇清” 自己的旧成果,让学校看到你真正新写了多少东西。下次看报告,先找这个数,比总重复率有用多了~
上一篇:
知网查重报告怎么看?全文标明引文报告解读! 下一篇:
为什么知网初检和复检结果不一样?4个真实原因帮你避坑!
原文地址:https://www.qkcnki.com/wenda/5381.html 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