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工具实操步骤,一看就会!)
查重和 AIGC 检测的本质是识别 “模板化表达” 和 “数据异常”。只要让文字更 “人性化”,就能轻松过关!
-
操作技巧:
① 输入 “带细节的关键词”:
比如别只输 “大学生就业”,改成 “2024 年武汉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对策 —— 以 XX 大学为例”,工具会生成更具体、带真实数据的内容(如 “调查显示,该校 2024 届毕业生中 35% 认为就业压力主要来自岗位竞争”)。
② 选 “人工润色模式”:
生成时勾选 “模拟导师修改痕迹”,工具会故意留一些 “不完美”(如个别句子重复、用词口语化),反而更像真人写的。
③ 自动插入参考文献:
生成后直接点击 “导出参考文献”,工具会从知网抓取近 3 年真实文献(如《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23》),避免虚构引用。
-
3 步操作:
① 上传初稿:把 AI 生成的内容复制到工具里,点击 “检测 AIGC 率”(10 秒出结果,显示哪些段落像 AI 写的)。
② 一键改写 “高风险段落”:
-
标红段落(AIGC 率>80%):用工具的 “学术改写” 功能,自动替换句式(如 “研究表明”→“据相关研究显示”)、补充状语(如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
-
标黄段落(AIGC 率 50%-80%):手动加细节(如 “笔者通过访谈 10 位毕业生发现,他们普遍担心……”)。
③ 生成 “去痕迹报告”:
改写后点击 “生成报告”,工具会出具一份 “人工修改说明”(如 “第 3 段增加了实地调研数据”),万一导师质疑,可直接拿报告证明原创性。
-
错误做法:AI 生成 “56.8% 的受访者支持”(数据太精确,像编的)。
-
正确做法:
-
加范围:“约 57% 的受访者(n=200)支持”;
-
引来源:“根据《2024 年青年就业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62% 的大学生认为……”。
-
工具技巧:在 AI 生成时输入 “引用 2024 年 XX 数据”,工具会自动插入真实报告数据。
-
别太完美:
-
允许 1-2 处小瑕疵(如某段逻辑稍弱、某个案例稍旧),比如写 “2023 年某平台数据”,比全用 2024 年数据更自然(真人写作可能没时间查最新数据)。
-
偶尔用口语化表达:“说白了,就是要……”“举个例子,……”,模拟人类思考痕迹。
-
错误做法:AI 生成的段落长度均匀、句式整齐(如每段都是 3 句话)。
-
正确做法:
-
有的段落写长(5-6 句详细分析),有的写短(1-2 句过渡);
-
手动调整标点(如破折号 “——” 和括号 “()” 混用),避免 AI 的机械格式。
-
自查工具:
-
终极测试:
-
把改好的论文给同学 / 朋友读,问 “这篇像 AI 写的吗?” 如果 3 个人都说 “不像”,基本安全。
工具 + 修改 + 细节 = 完美规避检测
这样操作后,查重率和 AIGC 率双低,导师难发现,轻松过审! ✅
上一篇:
AI写的论文会被导师发现吗? 下一篇:
AI写论文如何引用参考文献!
原文地址:https://www.qkcnki.com/lwxz/4952.html 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