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写的都是笼统话,加你的调研、观察或想法,马上变原创:
-
AI 原文(AIGC 率 100%):“短视频影响青少年阅读。”
-
改后(AIGC 率≤10%):“我对我们市 2 所中学的 120 名初二学生做了调研,发现每天刷短视频超 2 小时的学生,读《朝花夕拾》时注意力只能集中 8 分钟,比不刷的学生短一半,读后感得分还低 12 分 —— 这说明短视频对深度阅读的影响,跟使用时长关系很大。”
AI 只会列数据,做成图表再加你对数据的解读,既降率又显专业:
-
AI 原文(AIGC 率高):“A 组留存率第 1 周 75%、第 2 周 60%;对照组第 1 周 60%、第 2 周 45%。”
-
改后(AIGC 率低):“两组留存率我做成了折线图(图 1),能看出来 A 组每周都比对照组高 15%-20%,尤其第 2 周差最大。因为 A 组用了个性化推荐功能,对照组没⽤ —— 这应该是留存率差的关键原因。”
AI 常漏引用来源,补全 “谁写的、哪本期刊、哪年”,再加你对引用的衔接,既合规又降率:
-
AI 原文(AIGC 率高):“有研究说线上教学互动性差。”
-
改后(AIGC 率低):“张三 2025 年在《教育学报》里说‘线上教学互动性差,因为连麦使用率才 30%’[1]—— 我观察我们学校线上课,连麦要等 10 秒以上才能接通,看来‘技术延迟’也是互动差的一个原因,之前的研究没提过这个。”
-
Grammarly:帮你改 AI 的生硬句子(比如把 “得到结论” 改成 “综上”),只用它的 “语法纠错” 和 “表达优化”,别用 “AI 改写” 功能,会改乱逻辑。
-
MathType:理工科论文做公式用,生成的公式不算 AI 内容,能稀释 AIGC 率,别用 Word 自带的公式工具,容易乱码。
-
Canva 可画(免费版):做图表(折线图、柱状图),图表标题加 “本研究 XX 数据”,明确是你自己做的,不算 AI 内容。
-
DeepL(免费版):如果 AI 抄了外文译文,用它重新翻译后,一定要加你的实验细节(比如 “本实验用这个方法测了 3 次”),别直接复制翻译结果。
-
初稿检测:用维普或万方官网版,查 AIGC 率,找到标红的 “AI 疑似段”(比如文献综述第 3 段),优先改这些地方,价格 30-50 元一次。
-
定稿检测:必须用学校或期刊指定的系统(比如知网、Turnitin),这是最终结果,学校一般给免费机会,校外查知网大概 150-300 元一次。
-
避坑:别用淘宝 “低价 AI 检测”,数据不准,可能显示 0% 但学校查出来超标。
用维普 / 万方查,把标红的 AI 段落(比如 “讨论部分第 2 段”)打勾,知道该改哪些地方,不用全改。
改完打勾的段落,再用同一工具(比如之前的维普)查一次:
-
若 AIGC 率≤18%(留安全余量),就可以准备定稿检测;
-
若还超 20%,再改标黄的疑似 AI 段(多加点你的调研细节)。
提交前,用学校 / 期刊指定的系统(比如知网)查最后一次:
-
达标(≤15%):直接提交;
-
不达标:只微调标红段(别大改,避免改出新问题),用剩余机会再查 1 次。
-
别用 “AI 降重工具全改”(比如 “论文狗”“PaperPass AI 降重”):改后内容逻辑乱(比如把 “青少年” 改成 “年轻人群体”,还丢了你的调研数据),反而被导师打回。
-
别忽略 “格式”:引用文献没标规范格式、公式用 Word 自带工具,可能被系统误判为 AI 内容,改内容时顺便调格式。
-
改:文字加你得细节、数据转图表、引用补来源;
-
辅:用 Grammarly 优化表达、MathType 做公式,别用 AI 降重;
-
查:初稿维普找问题→改后复查→定稿用指定系统。
按这个来,AIGC 率肯定能达标,不用焦虑!
上一篇:
期刊论文 AIGC 率优化经验:提升通过率的四大关键调整! 下一篇:
降低论文 AIGC 率完全指南:从原因分析到工具选择的全流程
原文地址:https://www.qkcnki.com/jiangaigclv/5475.html 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