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政工工作中的运用路径(时代主题与创新类)

时间:2025-08-08 17:45 作者:毕业在线网


自动答辩PPT生成入口      |     AI写论文工具      |      降AIGC率工具      |       AIGC率检测系统

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政工工作中的运用路径​
一、引言​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涵盖了革命遗址、历史文献、英雄事迹、精神遗产等丰富内容,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和优良的作风传统。新时代政工工作肩负着凝聚人心、引领方向、鼓舞干劲的重要使命,而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具有鲜明政治属性和强大感召力的精神滋养,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力的支撑。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思想背景下,深入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政工工作中的运用路径,对于提升政工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政工工作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
红色文化资源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在新时代政工工作中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通过鲜活的历史事件、感人的英雄故事,让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好”,从而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 “钙”。例如,通过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党员干部可以亲身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传承优良作风的重要途径​
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革命精神。将这些资源运用到政工工作中,能够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从中汲取作风养分,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保持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比如,通过学习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的事迹,激励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时代政工工作中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思想文化冲击时,红色文化能够成为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汇聚起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政工工作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挖掘不深入,运用流于表面​
部分地区和单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系统和深入,仅仅停留在对革命遗址的简单参观、对历史事件的基本介绍层面,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运用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轻内容,缺乏与新时代政工工作需求的有机结合,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例如,一些单位组织的红色教育活动只是 “走马观花” 式的参观,没有后续的研讨和感悟分享,难以给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呈现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在政工工作中的呈现形式较为传统,多以文字资料、图片展览、讲座报告等为主,缺乏创新和互动性。这种单一的形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认知习惯和接受方式,导致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例如,一些红色文化宣传册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无法引起青年党员的兴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实效性不强​
部分政工工作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时,存在 “两张皮” 现象,未能将红色文化精神与单位的中心工作、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群众的现实需求有效结合起来。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无法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导致政工工作的实效性不强。比如,在企业政工工作中,若仅泛泛而谈红色精神,而不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员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就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四)传播渠道有限,覆盖面不广​
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线下的革命纪念馆、展览馆等实体场所,以及传统的媒体平台,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在信息传播高度依赖网络的新时代,这种局限的传播渠道使得红色文化资源难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尤其是无法有效触达习惯于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等获取信息的年轻一代。​
四、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政工工作中的运用路径​
(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实现内容精准化运用​
系统梳理和研究红色文化资源​
组织专业力量对本地区、本系统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不仅要整理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表层信息,更要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精神特质等核心内涵,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例如,将井冈山精神中的 “敢闯敢试” 与当前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阐释其对推动科技创新的指导意义。​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定制内容​
根据党员干部、青年学生、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和精准化开发。对于党员干部,重点突出党性修养、作风建设等内容;对于青年学生,侧重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教育;对于企业员工,强调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等精神。通过定制化内容,提高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呈现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运用现代科技丰富表现形式​
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红色文化体验项目。例如,通过 VR 技术重现长征场景,让参与者 “亲身” 经历长征的艰辛历程;利用 AR 技术扫描革命文物,获取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这种创新的呈现形式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增强红色文化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开发多元化的文化产品​
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电影、电视剧、动漫、短视频、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例如,制作以革命英雄为原型的动漫短片,创作具有红色主题的流行歌曲,开发红色文化题材的沉浸式剧本杀等。这些多元化的文化产品能够适应不同受众的喜好,使红色文化以更轻松、更生动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开展体验式和互动式教育活动​
改变传统的 “我说你听” 式教育模式,组织开展体验式和互动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党员干部重走革命路、体验红军生活,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经典诵读会、红色主题辩论赛等。通过亲身体验和积极参与,让参与者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加深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三)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提升政工工作实效性​
与中心工作相结合​
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单位的中心工作中,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推动工作创新和发展。在政府机关,将红色文化中的服务理念融入政务服务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企业,将红色文化中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融入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学校,将红色文化教育与课程教学、校园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解决实际问题​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指导,解决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消极懈怠情绪,通过学习红色文化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激励其振作精神、积极作为;针对青年群体中存在的迷茫困惑,通过红色文化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渠道,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 站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文化传播矩阵。在传统媒体上开设红色文化专栏、专题节目,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红色文化短视频、图文资讯、直播活动等。通过全媒体传播,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广泛覆盖和精准推送。​
加强红色文化阵地建设​
在巩固革命纪念馆、展览馆等传统阵地的基础上,加强线上红色文化阵地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红色文化学习平台。同时,推动红色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在基层建设红色文化长廊、文化墙、学习角等,使红色文化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开展跨界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跨界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和运用。例如,与旅游部门合作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旅游体验相结合;与教育部门合作编写红色文化教材,将红色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红色文化科技产品,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五)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的保障机制,确保长效性​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政工工作中的运用,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开展。定期研究解决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完善政策支持​
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和运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将红色文化资源在政工工作中的运用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等评价体系,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考核评价,督促各地区、各单位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既懂红色文化又熟悉政工工作的专业队伍,加强对政工干部、红色文化讲解员、文化产品创作者等的培训,提升其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鼓励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提高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的水平。​
五、案例分析:某企业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政工工作的实践​
某大型国有企业为提升政工工作水平,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资源挖掘与内容定制方面:该企业对自身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红色资源(如企业在艰苦创业时期的奋斗故事、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与当地的革命历史资源相结合,编写了《企业红色文化手册》,针对管理层、一线员工、青年员工等不同群体设计了差异化的学习内容。​
呈现形式创新方面:利用 VR 技术还原企业创业初期的工作场景,制作了 “企业发展史” VR 体验项目;拍摄了以优秀员工为原型的红色主题短视频,在企业内部平台和抖音等新媒体上传播;组织开展了 “红色故事我来讲”“重走企业创业路” 等体验活动。​
与实际工作融合方面:将红色文化中的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精神融入企业的技术攻关和降本增效工作中,设立 “党员先锋岗”“创新突击队”,激励员工攻坚克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元素,开展 “红色文化进车间” 活动,用红色精神引领员工行为。​
传播渠道拓展方面:搭建了企业红色文化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红色文化资讯和员工学习感悟;与地方革命纪念馆合作,建立了企业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员工定期参观学习。​
通过以上实践,该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显著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政工工作的实效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六、结论​
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代政工工作的宝贵财富,其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优良作风、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在政工工作中的运用还存在资源挖掘不深入、呈现形式单一、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传播渠道有限等问题。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创新呈现形式、推动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拓展传播渠道、健全保障机制等路径,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未来,我们要持续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在政工工作中的运用规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推动政工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政工工作的话语体系创新研究(时代主题与创新类) 下一篇: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政工工作内容的影响及调整!(时代主题与创新类)
  • 原文地址:https://www.qkcnki.com/fwxz/5213.html 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 论文查重
    •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网络整合,如有侵权联系站长删除!
    • 毕业在线网,查重结果100%与学校一致!大学毕业/期刊/职称论文查重平台,国内高校认可最靠谱学位论文检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