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答辩PPT生成入口 | AI写论文工具 | 降AIGC率工具 | AIGC率检测系统
一、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不仅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政工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对政工工作的内容产生深远影响,要求政工工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解读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还涵盖了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意味着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高品质化,对生活的向往不再局限于温饱,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和精神满足。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指各地区、各领域、各方面发展存在差距,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例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医疗保障等方面存在不平衡;在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政工工作内容的影响
(一)对政工工作目标导向的影响
传统政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更侧重于引导群众支持和参与国家建设,以解决物质匮乏问题为重要目标。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政工工作的目标导向需要从单纯追求物质增长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理解实现美好生活需要付出长期努力,同时激发群众参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积极性,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二)对政工工作对象需求把握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同群体的需求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城乡居民、不同收入阶层、不同职业群体在需求上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城市居民可能更关注环境质量、公共服务便捷性等;农村居民则更看重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带来的增收机会等。这就要求政工工作必须更加精准地把握不同对象的需求,改变以往 “一刀切” 的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三)对政工工作核心内容的影响
价值引领内容的拓展
以往政工工作的价值引领更多围绕国家发展、集体利益等展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需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家价值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引导群众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的同时,关注个人的合理诉求和发展愿望。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幸福观。
政策解读内容的深化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项政策的实施。政工工作需要深化对相关政策的解读,不仅要解释政策的具体内容,还要讲清楚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以及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意义。例如,对乡村振兴政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进行深入解读,让群众理解政策、支持政策、参与政策的落实。
矛盾化解内容的凸显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必然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如利益分配纠纷、资源争夺矛盾等。政工工作需要将矛盾化解作为重要内容,主动介入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引导群众通过合理途径表达诉求,理性看待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法治教育,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让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四、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政工工作内容调整策略
(一)强化需求调研,精准把握群众诉求
建立常态化的群众需求调研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期盼。定期对群众需求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需求清单,为政工工作内容的调整提供依据。例如,针对青年群体对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的需求,在政工工作中增加相关的政策宣传、技能培训信息传递等内容;针对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健康保障的关注,加强对养老政策、健康知识的普及。
(二)拓展价值引领内容,促进个人与社会协同发展
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政工工作中,要讲好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故事,引导群众认识到个人的美好生活与国家的繁荣富强密不可分。通过宣传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如创新创业者、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展示个人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实现价值的路径,激发群众的奋斗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融入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评选道德模范、建设文明城市(乡村)等方式,让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社区开展 “邻里互助” 活动,弘扬友善精神;在企业开展 “诚信经营” 评选,培育诚信文化。
(三)深化政策解读内容,增强群众对政策的认同与支持
创新政策解读方式
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政策解读模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动漫、短视频、情景剧等,将政策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政策解读专栏,及时回应群众对政策的疑问,增强政策解读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结合实际案例解读政策
选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对政策进行解读,让群众直观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例如,在解读减税降费政策时,结合企业和个人的实际受益情况进行分析;在解读教育公平政策时,通过具体的学校招生、资源配置案例说明政策的落实效果。
(四)突出矛盾化解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建立健全矛盾预警和调解机制
政工工作要主动参与社会矛盾的排查和预警,对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及时疏导。建立由政工干部、法律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组成的矛盾调解队伍,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采取有针对性的调解方法。例如,对于邻里纠纷,发挥社区政工干部的协调作用;对于劳动争议,联合工会、劳动部门共同调解。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政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引导群众在遇到矛盾纠纷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避免采取过激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关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领域,强化针对性工作内容
聚焦乡村振兴领域
在农村政工工作中,重点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如产业发展、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弘扬乡村文明,推动农村实现全面发展。
关注区域协调发展领域
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政工工作中加强对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宣传,引导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开展合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欠发达地区,要激发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不等不靠,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发展;在发达地区,要引导群众树立大局意识,积极支持和参与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随着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政工工作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群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共同推动生态环境改善。
五、结论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显著特征,对政工工作内容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政工工作必须顺应这一变化,主动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通过强化需求调研、拓展价值引领内容、深化政策解读、突出矛盾化解、关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领域等策略,使政工工作更加贴合群众需求、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政工工作的作用,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上一篇: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政工工作中的运用路径(时代主题与创新类) 下一篇:人工智能时代政工工作的机遇、挑战与转型(时代主题与创新类)